巴塞隆納圍城戰 (1713年—1714年)

巴塞隆納圍城戰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1713年7月25日 – 1714年9月11日
地点
结果 腓力五世決定性勝利
参战方
西班牙 波旁王室派
 法國
西班牙 哈布斯堡王室派
加泰罗尼亚 加泰隆尼亞公國[a]
指挥官与领导者
波波利公爵英语Restaino Cantelmo-Stuart
貝里克公爵
安東尼·比利亞羅埃爾英语Antoni de Villarroel
拉斐爾·卡薩諾瓦英语Rafael Casanova
兵力
40,000名正規軍
80門加農炮
20門榴彈砲
20,000名來自加泰隆尼亞軍團英语Army of Catalonia (1713-1714)的正規軍
4,700名來自巴塞隆納都會民兵英语Coronela的民兵
一些大砲
伤亡与损失
10,000人傷亡 13,000人傷亡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歐洲戰場)
低地國與上法蘭西戰線
  • 第一次伊莎貝拉堡
  • 米德爾堡
  • 聖多納
  • 奈梅亨
  • 芬洛
  • 斯泰芬斯韋特
  • 魯爾蒙德
  • 第一次列日
  • 許爾斯特
  • 斯泰克訥
  • 埃克倫英语Battle of Ekeren
  • 第一次於伊
  • 林堡
  • 第二次伊莎貝拉堡
  • 第二次於伊
  • 第二次列日
  • 第三次於伊
  • 埃利克瑟姆英语Battle of Elixheim
  • 佐特萊烏英语Siege of Zoutleeuw
  • 贊帝維
  • 迪斯特
  • 拉米伊
  • 安特衛普
  • 奧斯滕德
  • 梅嫩
  • 登德爾蒙德
  • 阿特
  • 比奇角英语Action of 2 May 1707
  • 利澤德點英语Battle at The Lizard
  • 奧德納爾德英语Battle of Oudenarde
  • 韋嫩達勒英语Battle of Wijnendale
  • 萊芬厄
  • 翁斯科特
  • 聖吉斯蘭
  • 布魯塞爾
  • 里爾英语Siege of Lille (1708)
  • 根特
  • 圖爾奈
  • 馬爾普拉凱
  • 蒙斯
  • 第一次杜埃
  • 貝蒂訥
  • 聖韋南
  • 艾爾
  • 第一次布尚英语Siege of Bouchain (1711)
  • 第一次勒凱努瓦
  • 朗德爾西
  • 德南
  • 馬爾謝訥
  • 第二次杜埃
  • 第二次勒凱努瓦
  • 第二次布尚
德國與上萊茵河戰線
  • 凱撒斯韋特英语Siege of Kaiserswerth
  • 第一次蘭道英语Siege of Landau (1702)
  • 弗里德林根
  • 賴因貝格
  • 第一次特拉爾巴赫
  • 安德納赫
  • 勒訥堡
  • 格爾德恩
  • 凱爾
  • 錫格哈廷
  • 波昂英语Siege of Bonn (1703)
  • 蒙德爾金根
  • 第一次布萊薩赫
  • 赫希施塔特
  • 斯派爾巴赫英语Battle of Speyerbach
  • 第二次蘭道
  • 奧格斯堡
  • 謝倫山
  • 賴因
  • 菲林根
  • 因戈爾施塔特
  • 布倫亨
  • 烏姆
  • 第三次蘭道
  • 第二次布萊薩赫法语Prise de Vieux-Brisach (1704)
  • 第二次特拉爾巴赫
  • 維桑堡
  • 洛泰堡
  • 洪堡
  • 第一次阿格諾
  • 德呂瑟南
  • 第二次阿格諾英语Siege of Hagenau (1705)
  • 森德靈英语Sendling's night of murder
  • 艾登巴赫
  • 第三次阿格諾
  • 施托爾霍芬英语Lines of Stollhofen
  • 魯默施海姆
  • 第四次蘭道
  • 弗萊堡
義大利與南法戰線
  • 卡爾皮英语Battle of Carpi
  • 基亞里英语Battle of Chiari
  • 克雷莫納英语Battle of Cremona
  • 第一次卡斯蒂廖內
  • 聖維多利亞英语Battle of Santa Vittoria
  • 盧扎拉英语Battle of Luzzara
  • 波戈佛特
  • 瓜斯塔拉
  • 葛維諾羅
  • 納戈
  • 阿爾科
  • 卡斯泰爾諾沃博爾米達
  • 第一次蘇薩
  • 韋爾切利法语Siège de Verceil (1704)
  • 伊夫雷亞
  • 韋魯阿
  • 基瓦索
  • 米蘭多拉
  • 卡薩諾
  • 尼斯英语Siege of Nice (1705-06)
  • 卡爾奇納托
  • 都靈
  • 第二次卡斯蒂廖內
  • 帕維亞
  • 亞歷山德里亞
  • 皮茲葛通
  • 卡薩萊
  • 米蘭
  • 土倫
  • 第二次蘇薩
  • 加埃塔英语Siege of Gaeta (1707)
  • 埃西萊斯
  • 費內斯特雷萊
  • 塞薩納托里內塞英语Cesana Torinese#History
  • 敘拉古英语Battle of Syracuse (1710)
西班牙與葡萄牙戰線
  • 加的斯英语Battle of Cádiz (1702)
  • 維哥灣
  • 羅克角英语Battle of Cap de la Roque
  • 維迪堡
  • 第一次巴塞隆納英语Landing at Barcelona (1704)
  • 波塔萊格雷
  • 第一次直布羅陀英语Capture of Gibraltar
  • 休達英语Siege of Ceuta (1694-1727)
  • 馬拉加
  • 第二次直布羅陀英语Twelfth Siege of Gibraltar
  • 卡布里塔角英语Battle of Cabrita Point
  • 瓦倫西亞德亞爾坎塔拉
  • 阿爾武爾克爾克
  • 蒙特惠克山英语Battle of Montjuïc (1705)
  • 第二次巴塞隆納
  • 巴達霍斯
  • 聖馬提奧
  • 第三次巴塞隆納
  • 阿爾坎塔拉英语Siege of Alcantara (1706)
  • 第一次羅德里戈城
  • 莫夕亞英语Battle of Murcia
  • 阿爾武洪英语Battle of El Albujón
  • 昆卡
  • 埃爾切
  • 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英语Battle of Santa Cruz de Tenerife (1706)
  • 卡塔赫納
  • 比列納
  • 阿爾曼薩
  • 哈蒂瓦英语Siege of Xàtiva (1707)
  • 第二次羅德里戈城英语Siege of Ciudad Rodrigo (1707)
  • 萊里達
  • 莫雷利亞
  • 第一次托爾托薩英语Siege of Tortosa (1708)
  • 梅諾卡島英语Capture of Minorca (1708)
  • 德尼亞
  • 阿利坎特英语Siege of Alicante
  • 拉古迪尼亞英语Battle of La Gudina
  • 阿爾梅納爾英语Battle of Almenar
  • 薩拉戈薩英语Battle of Saragossa
  • 馬德里
  • 布里韋加
  • 比利亞維西奧薩
  • 第一次吉隆納
  • 阿倫要塞
  • 弗納斯屈厄
  • 卡斯特-里昂
  • 第二次托爾托薩
  • 卡爾多納
  • 第二次吉隆納
  • 第四次巴塞隆納
匈牙利戰線
  • 艾森斯塔特
  • 斯莫爾尼克
  • 拉布
  • 帕塔
  • 特爾納瓦
  • 捷博英语Battle of Zsibó
  • 聖戈特哈德英语Battle of Saint Gotthard (1705)
  • 特倫欽英语Battle of Trenčín
  • 克萊什德
  • 科希策
  • 納吉馬耶特尼

1713年至1714年間的巴塞隆納圍城戰加泰隆尼亞語Setge de Barcelona加泰羅尼亞語發音:[ˈsedʒə ðə βəɾsəˈlonə])是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最後一場戰役,交戰雙方為奧格斯堡同盟支持(包括英國荷蘭等國)的查理大公,以及由法國支持的腓力五世,交戰原因係起因於西班牙王位的爭奪。

前奏

查理大公在戰爭前期就已經奪取了加泰隆尼亞首府巴塞隆納:他的艦隊在1705年8月22日下錨於該城的港口,陸軍則包圍了整座城市,隨後這些部隊攻占了蒙特惠克山的要塞,並於10月9日用於砲轟巴塞隆納。加泰隆尼亞公國及其他阿拉貢王權的邦國很快便接受查理三世作為他們的新王。查理三世也召開了史上最後一次的加泰隆尼亞公國議會英语Catalan Courts

戰役過程

由於加泰隆尼亞公國議會在被擊敗後轉為支持查理大公以對抗腓力五世,法西聯軍因而在1713年以前都無足夠力量去奪回巴塞隆納。同年4月至7月間,烏特勒支和約簽訂後,加泰隆尼亞[b]成為最後一個仍支持查理大公的勢力。7月9日,加泰隆尼亞三級會議英语Junta de Braços決定繼續參戰以保衛加泰隆尼亞憲法英语Catalan constitutions

同年7月25日,巴塞隆納被波波利公爵雷斯泰諾·坎特爾默-斯圖亞特英语Restaino Cantelmo-Stuart所指揮的波旁部隊包圍,但由於他們缺乏大砲而導致進攻徒勞。波旁王室的部隊只好接著等待兩萬名援軍,後者於1714年4月至5月間陸續抵達。儘管加泰隆尼亞嘗試在圍城軍背後試圖打破包圍,波旁部隊仍在貝里克公爵的指揮下重新發起進攻。8月30日進入巴塞隆納城市內後,波旁部隊於9月11日拂曉4點30分發起襲擊,並取得最終勝利。城牆數處倒塌,加泰隆尼亞首席領袖[c]巴塞隆納都會民兵英语Coronela指揮官拉斐爾·卡薩諾瓦英语Rafael Casanova亦在戰鬥中負傷。加泰隆尼亞軍團英语Army of Catalonia (1713-1714)這天的戰鬥則是在安東尼·比利亞羅埃爾英语Antoni de Villarroel的指揮下與敵軍進行巷戰,但指揮官也在戰鬥中負傷。最終加泰隆尼亞的領袖們決定投降,並開始和波旁派談判如何進行。這場談判持續到了隔天,因為腓力五世想要在無協議的情形下懲罰人民,但貝里克公爵因擔心鬥爭將持續下去,最終正式接受了尊重巴塞隆納人民的投降。

這場敗仗象徵著加泰隆尼亞公國作為政治實體的終結,同時他們的獨立製機關與立法機構亦被鎮壓,並由卡斯蒂莉亞王權取代以建立君主專制。這次的事件現今被紀念為加泰隆尼亞民族日,在加泰隆尼亞稱為「Diada Nacional de Catalunya」。

註腳:

  1. 英國與荷蘭在1713年4月11日與法國簽訂了烏特勒支和約結束戰爭
  2. 奧地利在1714年3月7日與法國簽訂了拉什塔特和約結束戰爭
  3. 神聖羅馬帝國在1714年9月7日與法國簽訂了巴登和約結束戰爭

後續發展

支持查理大公的部隊在1714年向法西聯軍的投降不僅僅只是結束了戰爭,更象徵的歐洲大陸多個王室中央集權階段的開始,其後更持續兩世紀之久。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後,西班牙從不同邦國組成的個人聯邦,轉變為中央集權的王國。

戰死的巴塞隆納守軍被埋葬在墓地裡,現在則為plaça(加泰隆尼亞語的意思為廣場),被稱為桑椹之墓英语Fossar de les Moreres。每年的9月11日加泰隆尼亞人都會來到這裡紀念加泰隆尼亞國民日(或稱la Diada)。前市場大廳生於市場英语Mercat del Born包括了考古遺址,這些遺址是巴塞羅那里貝拉區的一部分,1714年加泰隆尼亞戰敗後被拆除。

參考

  1. ^ 加泰隆尼亞於1713年7月9日單方面宣布加入戰爭
  2. ^ 馬約卡
  3. ^ Conseller en cap

外部連結

  • Documents about the case of the Catalans[失效連結] dated on 1714, at the House of Lords, UK.
  • Journal of the House of Lords: volume 19, 2 August 1715, Further Articles of Impeachment against E. Oxford brought from H.C. Article V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