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西馬隆 (2018年)


颱風西馬侖
Typhoon Cimaron(英文)
8月22日,達到強度巔峰的中度颱風西馬隆,風眼清晰可見。
8月22日,達到強度巔峰的中度颱風西馬隆,風眼清晰可見。
路徑圖
颱風西馬侖的路徑圖
颱風西馬侖的路徑圖
十分鐘平均風速
颱風(JMA)155 km/h
(85 kt)
中度颱風CWB145 km/h
(40 m/s
強颱風 (KMA140 km/h
(39 m/s
強颱風 (HKO165 km/h
颱風 (PAGASA150 km/h
颱風 (TMD150 km/h
(80 kt)
二分鐘平均風速
强台风 (CMA175 km/h
(48 m/s
一分鐘平均風速
颱風 (JTWC215 km/h
(115 kt)
概況
形成日期2018年8月16日
轉化日期2018年8月24日
消散日期2018年8月25日
最低氣壓950 hPa
瞬間最大陣風220 km/h
影響
影響地區日本
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颱風西馬隆(英語:Typhoon Cimaron,國際編號:182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32018)為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0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西馬隆」一名由菲律賓所提供,該詞原意為動物的兇猛野性[1],此指當地的一種野[2][3]

氣象歷史

一個低壓區於8月15日在關島東方海域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在晚上8時半給予熱帶擾動編號91W。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評級「低」[注 1][5],翌日(8月16日)又將評級調升為「中」[注 2][6]。日本氣象廳在同日晚上9時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8月17日凌晨升至「高」,同時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注 3][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8月17日凌晨5時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給予熱帶氣旋編號23W[注 4][9]

18日上午9時30分,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烈風警報[10],同時也表示系統所處環境有利發展,但中心雲系缺乏不明顯,以致不利系統中心定位[11]。隨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率先於下午5時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12],指出該系統當時所處環境有利於其增強,且赤向流出良好,惟垂直風切變偏強[注 5],以及缺乏極向流出,使得該系統之發展空間暫時受限[15]。日本氣象廳則於晚間10時30分將此系統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1820,並命名為西馬隆[注 6][16],並表示由於系統本身上層流出良好,且受惠於周遭海面溫度偏暖、潛熱高,有利的發展環境使其逐漸增強[17]

20日上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評級為強烈熱帶風暴[18],並表示環境良好促使此系統在過去6小時增強,基於德沃夏克分析法及風場掃描給予提升評級[19]。隨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表示其所處環境良好,受惠於合適的海溫、較低的垂直風切及在赤向流出所促使的熱帶對流層上部槽影響,中心出現深對流帶,但持續受垂直風切影響,低層環流中心仍暴露[20],因此於上午11時將其評級為颱風[21]。8月21日,日本氣象廳亦將其評級為颱風。8月22日上午,西馬隆達到其強度巔峰,風眼清晰可見。下午,西馬隆移入溫度較低的海域,強度開始減弱。

8月23日晚上8時,西馬侖在日本德島縣南部登陸[22]。當晚11時,西馬隆在兵库县姬路市附近再次登陆[23]。8月24日凌晨,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8月24日下午3時,日本氣象廳認為西馬侖已轉化為溫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在同日下午5時對其發出最後警報。

事後調整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2019年10月發表的最佳路徑中,將其巔峰上調至115節(約215公里/每小時)。

參見

太平洋颱風季
主題頁 - 專題 - 編輯指南

同時出現的熱帶氣旋:

註釋

  1. ^ 當有2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某低壓區將於未來48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就會把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低」。除非環境異常優良,否則該系統在24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甚微。[4]
  2. ^ 當有3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一低壓區將於未來48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就會把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中」。一般而言,即使發展機會增大,系統過了24小時之後發展成熱帶氣旋的機會才較高;但如果環境良好,系統亦可以在24小時內形成熱帶氣旋。[4]
  3. ^ 當有3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一低壓區將於未來24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會把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高」,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此時該系統於24小時之內形成熱帶氣旋的機會極高,若氣象因素特別有利,該系統更可於6小時內增強為熱帶低氣壓[4]
  4.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是一個聯合美國海軍美国空軍的專責小組,並會為西北太平洋或其他洋域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並編號。其編號有正式編號與通用編號兩種:前者由2個英文字母及6位數組成,前兩位為洋域代碼(WP代表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東海),中間兩位代表熱帶氣旋當年在洋域內之形成次序,後四位為當年公元紀年(2018);後者則由兩位數及一個英文字母組成,前兩位數指熱帶氣旋於當年在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區域內形成次序,英文字母為洋域代碼(W同前述之WP範圍),此編號系統每年重新開始,故無專屬性。換言之,「WP232018」及「23W」皆指西馬隆是2018年第23個於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東海)區域內形成的熱帶氣旋,惟注意「23W」指稱西馬隆僅限於2018年。[8]
  5. ^ 「垂直風切」是指比較一垂直高度中的風速及風向差[13]。由於強烈的垂直風切變會干擾對流,使熱帶氣旋的結構受破壞、甚至系統高低層分離,熱帶氣旋必須在垂直風切變較弱的環境才可順利發展[14]
  6. ^ 作為世界氣象組織指定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日本氣象廳負責西北太平洋區域內(包括南海、東海)的熱帶氣旋正式編號與命名工作:每當該機構將一個熱帶低氣壓升格為熱帶風暴時,該機構亦會依照在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上通過的名稱表作出命名,同時給予4位數字的國際編號。前四位為當年公元紀年末二碼(2018),末二位代表西馬隆是當年被該機構第20個升格為熱帶風暴熱帶氣旋

來源出處

  1. ^ Tagalog Dictionary. Meaning of simaron - Tagalog Dictionary. [2018-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颱風百問——颱風是怎麼命名?.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2014-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3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體中文)
  3. ^ 香港天文台. 熱帶氣旋名稱的意義. [2013-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4.0 4.1 4.2 Digital Typhoon. デジタル台風:JTWC衛星写真のLOWの意味は?. 2011-03-17 [2015-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語)
  5. ^ ABPW10 PGTW 150600. NRL. [2018-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ABPW10 PGTW 151900. NRL. [2018-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WTPN21 PGTW 170530. JTWC. [2018-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使命. 美國海、空軍. 2011 [2011-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26)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WTPN31 PGTW 172100. JTWC. [2018-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8). [失效連結]
  10. ^ WTPQ21 RJTD 180000. 気象庁. 2018-08-18 [2018-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8) (英语). [失效連結]
  11. ^ WTPQ31 RJTD 180000. 気象庁. 2018-08-18 [2018-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8)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 WTPQ31 PGUM 180905.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2018-08-18 [2018-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 財團法人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 何謂垂直風切?. [2018-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體中文)
  14. ^ 財團法人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 熱帶雲簇與颱風生成:發展與未發展雲簇系統與其大環境場之關係 (PDF). [2018-08-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0-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體中文)
  15. ^ WDPN31 PGTW 180900.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2018-08-18 [2018-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8). [失效連結]
  16. ^ WTJP22 RJTD 181200. Japan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2018-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8). 
  17. ^ WTPQ31 RJTD 181200. 気象庁. 2018-08-18 [2018-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8) (英语). 
  18. ^ WTJP22 RJTD 191200. 気象庁. 2018-08-19 [2018-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9) (英语). 
  19. ^ WTPQ31 RJTD 191800. 気象庁. 2018-08-19 [2018-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9) (英语). 
  20. ^ WDPN31 PGTW 200300.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2018-08-20 [2018-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0)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 ^ WTPN31 PGTW 200300.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2018-08-20 [2018-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0)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2. ^ 平成30年 台風第20号に関する情報 第55号. 気象庁. 2018-08-2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日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3. ^ 平成30年 台風第20号に関する情報 第59号. 気象庁. 2018-08-2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4) (日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颱風西馬隆
  • (日語)日本氣象廳首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首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简体中文)中央氣象台首頁
  • (繁體中文)中央氣象局首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繁體中文)香港天文台首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繁體中文)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首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首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S
布拉萬
TS
三巴
TY
TD
TS
艾雲尼
STS
馬力斯
TD
TS
TS
格美
TD
TY
派比安
TY
瑪莉亞
TS
山神
TD
STS
TD
STS
TY
雲雀
TD
TY
珊珊
TS
STS
TS
貝碧嘉
TS
TS
TY
TY
西馬侖
TD
TD
TY
飛燕
TD
TY
山竹
TS
百里嘉
TY
潭美
TD
TY
康妮
TD
TD
TY
玉兔
STS
天兔
TS
桃芝
TY
萬宜
TD
35W
TS
帕布
  • 分类 分類
  • 主题 主题
  • 专题 专题
  • 共享资源页面 共享资源
  • 热带气旋主题
  • 太平洋颱風季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