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龍王 (2005年)

颱風龍王
Typhoon Longwang(英文)
颱風龍王
颱風龍王
路徑圖
颱風龍王的路徑圖
颱風龍王的路徑圖
十分鐘平均風速
颱風(JMA)175 km/h
(95 kt)
強烈颱風CWB185 km/h
(51 m/s
超強颱風 (KMA175 km/h
(49 m/s
超強颱風 (HKO215 km/h
颱風 (PAGASA165 km/h
二分鐘平均風速
超强台风 (CMA215 km/h
(60 m/s
一分鐘平均風速
颱風 (JTWC230 km/h
(125 kt)
概況
形成日期2005年9月26日
消散日期2005年10月3日
最低氣壓930 hPa
瞬間最大陣風250 km/h
影響
財產損失9.705億美元
死傷人數 臺灣2死73傷
中国大陆147死逾39傷
 日本4傷
影響地區 臺灣
中国大陆
 日本
備註龍王進入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之責任範圍前即已減弱,因此其提供之數據並不齊全
2005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颱風龍王(英語:Typhoon Longwang,國際編號:051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9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Maring)為200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九個被命名的風暴。「龍王」一名由中國提供,是指中國的雨神——龍王

由於龍王在台灣中國大陆造成重大損失,因此「龍王」一名在2005年風季後被退役,由「海葵」替代。

發展過程

龍王前身的低壓區於9月26日在日本硫黃島東南偏南335海里處形成;同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開始為這風暴發出警報。9小時後,它增強為熱帶風暴(約相當於台灣的輕度颱風),並被命名為龍王。在9月27日上午9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把它升級為颱風。龍王其後持續增強,以西北偏西的移動方向趨向台灣。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於9月29日將此風暴命名為Maring菲律賓當地警報用途。

如對照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颱風龍王是先於9月27日增強為2級颱風,同日再增強為3級颱風。翌日下午1時,這風暴繼續增強為4級颱風。不過隨後強度逐漸減弱。

龍王於10月2日上午5時10分於台灣花蓮縣豐濱鄉登陸,登陸時花蓮氣象站測出了每秒64.9公尺(相當於17級以上)的最大陣風,打破花蓮氣象站有史以來的紀錄。同日10時於彰化縣大城鄉濁水溪口附近進入臺灣海峽,再由金門附近進入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濱海街道。

由於同年稍早已有於台灣中央氣象局分級為強烈颱風的颱風海棠、颱風泰利侵襲台灣,龍王繼之而來,也使台灣本年繼1994年後,首次於同年間對3個以上強烈颱風發布陸上颱風警報。海棠、泰利及龍王3個颱風皆登陸台灣,也是自1965年以來,第一次在一年內有3個強烈颱風登陸台灣。[1]

影響

中国大陆

截止2005年10月3日不完全统计,全省8个设区市、50个县(市、区)246.35万人受灾,紧急转移53.7万人,因山洪滑坡灾害死亡3人;倒塌房屋0.54万间;农作物受灾60.44千公顷,成灾26.14千公顷,绝收12.5千公顷;全省直接经济损失12.15亿元,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1.52亿元。

台风带来的强降水造成山洪暴发,冲击福州市区,造成福州市区138平方公里受淹,最深达5米,96个居民小区停电,81条公交线路停运。火车站停运,铁路中断,高速公路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达32.78亿元。[2]

武警福建省总队直属的福州指挥学校新学员训练大队的多名武警学员被龙王造成的山洪沖走,最终证实有85人遇难[3]

臺灣

颱風龍王 (2005年)在臺灣的位置
彭佳嶼 26.2 m/s
彭佳嶼
26.2 m/s
板橋 13 m/s
板橋
13 m/s
鞍部 -
鞍部
竹子湖 -
竹子湖
淡水 -
淡水
基隆 16 m/s
基隆
16 m/s
臺北 12.6 m/s
臺北
12.6 m/s
新屋 -
新屋
新竹 11.4 m/s
新竹
11.4 m/s
宜蘭 16.7 m/s
宜蘭
16.7 m/s
蘇澳 23.4 m/s
蘇澳
23.4 m/s
花蓮 45.2 m/s
花蓮
45.2 m/s
成功(新港) 18.7 m/s
成功(新港)
18.7 m/s
臺東 9.4 m/s
臺東
9.4 m/s
大武 7.1 m/s
大武
7.1 m/s
蘭嶼 22.1 m/s
蘭嶼
22.1 m/s
臺中 9.5 m/s
臺中
9.5 m/s
梧棲 27.1 m/s
梧棲
27.1 m/s
日月潭 -
日月潭
阿里山 -
阿里山
嘉義 10.4 m/s
嘉義
10.4 m/s
玉山 -
玉山
臺南 12 m/s
臺南
12 m/s
高雄 11.2 m/s
高雄
11.2 m/s
恆春 9.8 m/s
恆春
9.8 m/s
澎湖 13.1 m/s
澎湖
13.1 m/s
東吉島 23.3 m/s
東吉島
23.3 m/s
金門 13.9 m/s
金門
13.9 m/s
馬祖 17.9 m/s
馬祖
17.9 m/s
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署屬氣象測站測得最大持續風力[4]。圖例:
無數據
測得5級風或以下
測得6至7級風
測得8至9級風
測得10至11級風
測得12至15級風
備註:花蓮氣象站測得自1948年有觀測紀錄以來最大持續風力紀錄

台灣有1個人被倒塌的房屋壓死,此外花蓮縣秀林鄉華祿溪還有1名黃姓青年農民失蹤。農漁牧損失約新台幣7.5億元。全台有約76萬戶停電。本次風災以花蓮縣災情最為嚴重。[5][6]花莲秀林乡天祥站錄得雨量746.5毫米。

颱風龍王 (2005年)在臺灣的位置
彭佳嶼 46.9 m/s
彭佳嶼
46.9 m/s
板橋 28.6 m/s
板橋
28.6 m/s
鞍部 -
鞍部
竹子湖 -
竹子湖
淡水 -
淡水
基隆 27.9 m/s
基隆
27.9 m/s
臺北 28.3 m/s
臺北
28.3 m/s
新屋 -
新屋
新竹 22.8 m/s
新竹
22.8 m/s
宜蘭 27.9 m/s
宜蘭
27.9 m/s
蘇澳 34.1 m/s
蘇澳
34.1 m/s
花蓮 64.9 m/s
花蓮
64.9 m/s
成功(新港) 31.2 m/s
成功(新港)
31.2 m/s
臺東 21.1 m/s
臺東
21.1 m/s
大武 13.6 m/s
大武
13.6 m/s
蘭嶼 34.7 m/s
蘭嶼
34.7 m/s
臺中 23.1 m/s
臺中
23.1 m/s
梧棲 42.4 m/s
梧棲
42.4 m/s
日月潭 -
日月潭
阿里山 -
阿里山
嘉義 23.6 m/s
嘉義
23.6 m/s
玉山 -
玉山
臺南 24.4 m/s
臺南
24.4 m/s
高雄 20.2 m/s
高雄
20.2 m/s
恆春 20.4 m/s
恆春
20.4 m/s
澎湖 26.6 m/s
澎湖
26.6 m/s
東吉島 33.5 m/s
東吉島
33.5 m/s
金門 22.9 m/s
金門
22.9 m/s
馬祖 30.1 m/s
馬祖
30.1 m/s
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署屬氣象測站測得最大陣風[4]。圖例:
無數據
測得6至7級風
測得8至9級風
測得10至11級風
測得12至15級風
測得16級風或以上
備註:花蓮氣象站測得自1948年有觀測紀錄以來最大陣風紀錄
氣象測站 持續風力 陣風 備註
發生時間 風暴名稱 風速 (m/s) 蒲福氏風級 發生時間 風暴名稱 風速 (m/s) 蒲福氏風級
臺北 1962年8月 歐珀 (Opal) 33 12級 1962年8月 歐珀 (Opal) 49.1 15級
澎湖 1949年9月 尼利 (Nelly) 37 13級 1986年8月 韋恩 (Wayne) 68 >17級
恆春 1953年8月 莉泰 (Rita) 36 12級 2016年9月 莫蘭蒂 (Meranti) 52.2 16級
臺中 1969年9月 艾爾西 (Elsie) 21.7 9級 1969年9月 艾爾西 (Elsie) 39 13級
臺南 1952年11月 貝絲 (Bess) 31 11級 1987年9月 傑魯得 (Gerald) 45.6 14級
臺東 1965年6月 黛納 (Dinah) 43 14級 2016年7月8日上午4時36分 尼伯特 (Nepartak) 57.2 17級 自1901年建站以來最大陣風紀錄[7]
花蓮 2005年10月2日上午5時8分 龍王 (Longwang) 45.2 14級 2005年10月2日上午5時12分 龍王 (Longwang) 64.9 >17級 自1948年有觀測紀錄以來最大持續風力及最大陣風[8]
高雄 1962年10月 黛納 (Dinah) 35.3 12級 1977年7月 賽洛瑪 (Thelma) 53 16級
鞍部 1971年7月 娜定 (Nadine) 43 14級 2015年9月28日下午5時23分 杜鵑 (Dujuan) 54.5 16級 自1937年建站以來最大陣風紀錄[9]
竹子湖 1977年7月 薇拉 (Vera) 42 14級 1985年8月 尼爾森 (Nelson) 66 >17級
阿里山 1952年11月 貝絲 (Bess) 27.5 9級 2006年7月25日上午0時31分 凱米 (Kaemi) 38.1 13級
日月潭 1956年9月 黛納 (Dinah) 25 10級 1986年8月 韋恩 (Wayne) 54 16級
玉山 1971年7月 娜定 (Nadine) 40 13級 2006年7月25日上午1時15分 凱米 (Kaemi) 51.5 16級
彭佳嶼 1966年9月 寇拉 (Cora) 62.7 >17級 1966年9月 寇拉 (Cora) 80 >17級
宜蘭 1962年8月 歐珀 (Opal) 50.7 15級 1962年8月 歐珀 (Opal) 66 >17級
新竹 1961年9月 波密拉 (Pamela) 33.4 12級 1961年9月 波密拉 (Pamela) 42.7 14級 1991年遷至竹北現址[10]
大武 1962年10月 黛納 (Dinah) 31.3 11級 2012年8月24日上午4時19分 天秤 (Tembin) 59.1 17級
成功 2000年8月22下午10時47分 碧利斯 (Bilis) 52.3 16級 2000年8月22日下午10時41分 碧利斯 (Bilis) 78.4 >17級
蘭嶼 1961年5月 貝蒂 (Betty) 74.7 >17級 2023年10月 小犬 (Koinu) 95.2 >17級
淡水 1961年9月 波密拉 (Pamela) 36.7 12級 1971年7月 娜定 (Nadine) 46.9 15級
基隆 1959年8月 瓊安 (Joan) 43 14級 1971年9月 貝絲 (Bess) 67 >17級
東吉島 1986年8月 韋恩 (Wayne) 49.1 15級 1987年9月 傑魯得 (Gerald) 70 >17級 1962年建站[11]
嘉義 1986年8月 韋恩 (Wayne) 27.5 10級 1986年8月 韋恩 (Wayne) 42.7 14級 1968年建站[12]
梧棲 1986年9月 艾貝 (Abby) 33 12級 2016年9月27日 梅姬 (Megi) 57.2 17級 1976年建站[13]
蘇澳 1994年9月 葛拉絲 (Gladys) 40.2 13級 1994年9月 葛拉絲 (Gladys) 68.6 >17級 1981年建站[14]
板橋 2015年8月8日上午3時23分 蘇迪勒 (Soudelor) 19 8級 2015年8月8日上午3時19分 蘇迪勒 (Soudelor) 36.7 12級 2002年建站[15]
馬祖 2005年9月1日上午10時9分 泰利 (Talim) 24 9級 2015年8月8日下午2時16分 蘇迪勒 (Soudelor) 48.9 15級 2003年建站[16]
金門 2016年9月15日凌晨3時4分 莫蘭蒂 (Meranti) 42.2 14級 2016年9月15日凌晨2時57分 莫蘭蒂 (Meranti) 61.7 >17級 2004年建站[17]
新屋 2015年8月8日上午5時6分 蘇迪勒 (Soudelor) 29.7 11級 2015年8月8日上午5時3分 蘇迪勒 (Soudelor) 47 15級 2013年建站[18]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

台灣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颱風警報
上一熱帶氣旋 海上颱風警報
    2005.09.30 20:30-2005.10.03 08:30
下一熱帶氣旋
中度颱風丹瑞 中度颱風珍珠
中度颱風卡努 陸上颱風警報
    2005.10.01 05:30-2005.10.03 08:30
中度颱風珍珠

除名

由於颱風龍王在中國大陸造成嚴重災害,因此中國大陸提出除名的要求,並在2006年3月23日起舉辦「我給颱風起名字」活動,一個多月後徵集到了32147個符合要求又有中國特色的颱風名字,經過專家及民眾的推選,最終選出了5個颱風名字—“哪吒”、“海葵”、“水仙”、“麒麟”、“梧桐”。

2006年12月結束的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審議了中國提交的5個颱風新名字,最後專家們認為“海葵”的形象最合適。自2007年,由「海葵」取代「龍王」的名稱。

參考資料

  1. ^ http://sunny9608.googlepages.com/941001.pdf
  2. ^ CNN(英文)
  3. ^ 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武警福州指挥学校遭受特大山洪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2007-05-06 [2018-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4.0 4.1 颱風資料庫.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5. ^ CNN(英文)
  6. ^ http://rdc28.cwb.gov.tw/data.php?num=2005190926&year=2005&c_name=龍王&e_name=LONGWANG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9-16.
  7. ^ 測得百年極速後 台東氣象站風速塔隨即倒塌
  8. ^ 17級狂風 花蓮最高風速
  9. ^ 杜鵑減弱為中颱 蘇澳颳起超過17級陣風30年來第二大
  10. ^ 局屬氣象站 - 中央氣象局
  11. ^ 東吉島氣象站
  12. ^ 嘉義氣象站
  13. ^ 梧棲氣象站
  14. ^ 蘇澳氣象站
  15. ^ 台北氣象站
  16. ^ 馬祖氣象站
  17. ^ 金門氣象站
  18. ^ 新屋氣象站

參見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颱風龍王

外部連結

STS
玫瑰
STS
洛克
TY
桑卡
TD
TY
納沙
TD
TY
海棠
TS
尼格
STS
榕樹
TS
天鷹
TY
STS
珊瑚
TY
瑪娃
STS
古超
TY
泰利
TY
TY
卡努
TS
韋森特
TY
蘇拉
TY
達維
TY
龍王
TD
TY
鴻雁
TY
啟德
TS
天秤
STS
布拉萬
TD
  • 分类 分類
  • 主题 主题
  • 专题 专题
  • 共享资源页面 共享资源
20世紀
2000年代
2010年代
  • 2010 凡亚比
  • 2011 天鹰
  • 2012 韦森特#、宝霞
  • 2013 清松#、尤特、菲特、海燕
  • 2014 威马逊
  • 2015 蘇迪羅、彩虹、巨爵、茉莉
  • 2016 莫蘭蒂、莎莉嘉、海馬、洛坦
  • 2017 天鴿、啟德、天秤
  • 2018 溫比亞山竹、玉兔
  • 2019 利奇马、法茜、海貝思、北冕、巴蓬
2020年代
  • 2020 黃蜂、蓮花、莫拉菲、 天鵝、環高
  • 2021 康森、圓規、雷伊
  • 2022 馬勒卡#、鮎魚、馬鞍、 軒嵐諾、奧鹿、尼格
  • 2023 杜蘇芮、蘇拉、海葵
# 因技術性原因而除名。
臺灣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等級
臺灣史上死傷最慘重熱帶氣旋——2009年莫拉克
熱帶氣旋警特報
颱風天氣現象術語
官方機構
民間相關組織
  • 中華民國氣象學會
  • 財團法人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
  • 財團法人中華氣象環境研究發展中心
  •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
  • 氣象新聞公司(緯哲氣象公司)
  • 台灣颱風論壇
所有有紀錄的
颱風災害
 
20世紀
 
1940年代之前
 
1940年代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 伊瑪
  • 12W
  • 萊莉dagger
  • 奧梅莉dagger
  • 凱密拉dagger
 
1950年代
1950年
1951年
  • 艾瑞絲
  • 瑪芝
  • 白蒂dagger
  • 魯士
1952年
  • 黛納
  • 吉達
  • 哈莉
  • 瑪麗
  • 12W
  • 貝絲
  • 黛拉
1953年
  • 裘迪
  • 克蒂
  • 妮娜
  • 費莉絲
  • 莉泰
  • 衛歐拉
  • 寇拉
1954年
  • 艾達
  • 梅瑞
  • 波密拉
  • 魯碧
1955年
  • 艾瑞絲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代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 衛歐拉
  • 溫妮
  • 貝蒂
  • 都麗絲
  • 芙勞西
  • 艾達
  • 裘恩
  • 凱西
  • 梅瑞
  • 魯碧
  • 沙莉
  • 蒂達dagger
  • 戴特
  • 歐珀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 娜定
  • 玻莉
  • 羅絲
  • 雪麗
  • 范迪
  • 黛拉
  • 艾琳
1969年
  • 衛歐拉
  • 溫妮
  • 貝蒂
  • 寇拉
  • 艾爾西
  • 芙勞西
 
1970年代
1970年
  • 歐加
  • 魏達
  • 芙安
1971年
  • 寶佩
  • 露西
  • 娜定
  • 艾妮絲
  • 貝絲
1972年
1973年
  • 魏達
  • 畢莉
  • 芙安
  • 瓊安
  • 娜拉
  • 白西
1974年
  • 鶯瑪
  • 琴恩
  • 露西
  • 瑪麗
  • 范迪
  • 貝絲dagger
  • 卡門
  • 黛拉
  • 艾琳
  • 葛樂禮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 魯斯
  • 賽洛瑪
  • 薇拉
  • 愛美
  • 寶佩
  • 黛納
  • 芙瑞達
1978年
  • 歐莉芙
  • 羅絲
  • 范迪
  • 卡門
  • 黛拉
  • 婀拉
1979年
  • 艾勒士
  • 戈登
  • 賀璞
  • 歐敏
  • 茱迪
  • 奧文
  • 狄普
 
1980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 蒂絲
  • 安迪
  • 西仕
  • 黛特
  • 費依
  • 肯恩
  • 南施
1983年
  • 韋恩
  • 艾貝
  • 艾倫
  • 佛瑞特
1984年
  • 魏恩
  • 亞力士
  • 芙瑞達
  • 傑魯得
  • 郝麗
  • 裘恩
  • 比爾
1985年
  • 海爾
  • 傑夫
  • 尼爾森
  • 派特
  • 蒂絲
  • 衛奧
  • 白蘭黛
1986年
  • 南施
  • 佩姬
  • 莎拉
  • 薇拉
  • 韋恩
  • 艾貝
  • 艾倫
1987年
  • 賽洛瑪
  • 費南
  • 亞力士
  • 凱瑞
  • 黛納
  • 傑魯得
  • 琳恩
1988年
  • 蘇珊
  • 華倫
  • 克蒂
  • 李尹
  • 尼爾森
  • 歐黛莎
  • 派特
  • 魯碧
1989年
 
1990年代
1990年
  • 瑪麗安
  • 歐菲莉
  • 波西
  • 蘿繽
  • 楊希
  • 亞伯
  • 蓓琪
  • 黛特
  • 艾德
1991年
  • 艾美
  • 布籃登
  • 愛麗
  • 密瑞兒dagger
  • 耐特
  • 露絲
  • 席斯
1992年
1993年
  • 珂茵
  • 塔莎
  • 楊希
  • 亞伯
  • 蓓琪
1994年
  • 提姆
  • 凱特琳
  • 道格
  • 弗雷特
  • 葛拉絲
  • 席斯
1995年
  • 荻安娜
  • 蓋瑞
  • 海倫
  • 珍妮絲
  • 肯特
  • 賴恩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 妮蔻兒
  • 奧托
  • 楊妮
  • 瑞伯
  • 芭比絲
1999年
 
21世紀
 
2000年代
2000年
  • 啟德
  • 布拉萬
  • 碧利斯
  • 巴比侖
  • 寶發
  • 雅吉
  • 象神
  • 貝碧佳
2001年
  • 西馬隆
  • 奇比
  • 尤特
  • 潭美
  • 玉兔
  • 桃芝
  • 納莉
  • 利奇馬
  • 海燕
2002年
2003年
  • 柯吉拉
  • 南卡
  • 蘇迪勒
  • 尹布都dagger
  • 莫拉克
  • 梵高
  • 科羅旺
  • 杜鵑
  • 米勒
2004年
  • 康森
  • 敏督利
  • 康伯斯
  • 蘭寧dagger
  • 艾利
  • 海馬
  • 米雷
  • 納坦
  • 南瑪都
2005年
  • 海棠
  • 馬莎dagger
  • 珊瑚
  • 泰利
  • 卡努
  • 丹瑞
  • 龍王dagger
  • 天秤
2006年
  • 珍珠dagger
  • 艾維尼
  • 碧利斯dagger
  • 凱米
  • 桑美dagger
  • 寶發
  • 珊珊
2007年
  • 帕布
  • 梧提
  • 聖帕
  • 韋帕
  • 柯羅莎
  • 米塔
2008年
  • 卡玫基
  • 鳳凰
  • 卡莫里
  • 如麗
  • 辛樂克
  • 哈格比
  • 薔蜜
2009年
  • 蓮花
  • 莫拉菲
  • 莫拉克dagger
  • 芭瑪dagger
 
2010年代
2010年
2011年
  • 艾利
  • 海馬
  • 桑達
  • 莎莉嘉
  • 米雷
  • 梅花
  • 南瑪都
2012年
  • 泰利
  • 杜蘇芮
  • 蘇拉
  • 海葵
  • 啟德
  • 天秤
  • 杰拉華
2013年
  • 蘇力
  • 西馬隆
  • 潭美
  • 康芮
  • 桔梗
  • 天兔
  • 菲特dagger
2014年
  • 米塔
  • 哈吉貝
  • 麥德姆
  • 鳳凰
2015年
  • 梅莎
  • 紅霞
  • 蓮花
  • 昌鴻
  • 蘇迪勒dagger
  • 天鵝
  • 杜鵑
  • 巨爵dagger
2016年
  • 尼伯特
  • 莫蘭蒂dagger
  • 馬勒卡
  • 梅姬
  • 艾利
2017年
  • 洛克
  • 尼莎
  • 海棠
  • 天鴿dagger
  • 谷超
  • 泰利
2018年
  • 格美
  • 瑪莉亞
  • 13W
  • 24W
  • 百里嘉
  • 山竹dagger
2019年
  • 丹娜絲
  • 利奇馬dagger
  • 白鹿
  • 米塔
 
2020年代
2020年
  • 黃蜂dagger
  • 哈格比
  • 米克拉
  • 巴威
  • 閃電
2021年
  • 彩雲
  • 07W
  • 烟花
  • 盧碧
  • 璨樹
  • 圓規dagger
2022年
2023年
  • 瑪娃
  • 杜蘇芮dagger
  • 卡努
  • 蘇拉dagger
  • 海葵dagger
  • 小犬
註:斜體表示侵臺時僅發布熱帶性低氣壓特報的熱帶氣旋 · 粗體表示當年西北太平洋最強熱帶氣旋 · 熱帶氣旋名稱被除名
參見太平洋颱風季 · 臺灣災難列表 · 臺灣自然災害列表 · 臺灣環境事件列表 · 中央氣象局有發佈警報的颱風列表 · 臺灣颱風降雨紀錄 · 臺灣颱風降水量紀錄 · 臺灣颱風風速紀錄
西太平洋熱帶氣旋資料庫 · 數位颱風情報暨資料庫 · 臺灣颱風分析與預報輔助系統 · 歷史侵臺颱風資料庫 · 中央氣象局新版防災颱風資料庫 · 侵臺颱風綱要 (1897年-2006年) · 颱風部屋